9月29日,寧夏黨政代表團繼續在福建省考察學習。代表團來到福州市,探尋“有福之州”的“福氣”來源,實地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汲取精神養分,堅定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力量。
時光的表盤上,總有一些耀眼的時刻,標注著歷史的進程。
9月29日,在福州軟件園的“數字中國、實踐起點”展廳,記者聽到了一個發生在24年前的故事:
2000年,剛從國外歸來不久的歐亞科學院院士、時任福州大學副校長王欽敏的一封主題為關于構建數字福建的建議信,引起了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關注。
與機器人對弈。
當時,計算機、網絡尚未廣泛普及,“數字地球”“數字社會”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但習近平敏銳捕捉到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他作出批示:建設“數字福建”意義重大;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必須搶占科技制高點;建設“數字福建”,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點之一。
半個月后,“數字福建”就被寫入福建省委提出的“十五”計劃綱要建議。
數字力量開始在連綿山谷間創新生長。
2000年6月,福州軟件園創業樓迎來首批入園企業。此后的二十多年,福州軟件園成為數字福建的弄潮兒。
今年,福州市體育中考,在全國首創全面采用AI人工智能評分。AI考試設備,就來自福州軟件園企業恒鴻達,一家“智慧體育”新賽道的領跑者。福宇智慧研發的駱米電子學生證系統,以電子學生證應用,賦能智慧校園新基建。華通電訊研發的野生動植物VR眼鏡,可以讓人通過VR,“親臨”野生動植物世界,真切感知感應……
展廳里,一個個就在百姓身邊的“黑科技”產品,讓記者目不暇接。
“園區面積2平方公里,2023年總收入是1800億元。”福州軟件園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程報出的一串數字,更讓記者難以置信。
每平方米年營收9萬元,稱得上寸土寸金,怎么做到的?
“全鏈條培育、全產業集聚、全要素保障。”面對記者疑惑,李程解密福州軟件園服務企業的“三件法寶”。
如何全鏈條培育?
園區通過實施依托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實施“苗圃計劃”“數字精英孵化計劃”“榕樹計劃”“榕騰計劃”等打造雙創高地。
依托12家創新孵化載體,打造“初創團隊—大賽—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創新成長鏈、“小微企業—科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上市公司”創新培優鏈,本土企業培育率達80%。
工作人員調試衛星通信設備。
如何全產業集聚?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
福州軟件園始終堅持深植“軟件”基因和“數字”基因,通過設定行業準入門檻和稅收考核條件方式開展選擇性招商,保持“軟件園區”特色屬性,逐步形成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光電芯片智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服務的“3+1”產業集群。
福州軟件園有著服務企業的“三件法寶”:“全鏈條培育、全產業集聚、全要素保障”。
如何全要素保障?
滿足員工所需“醫食住行教娛健智”需求,就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新底氣。同時,圍繞企業所需的金融、財稅、法律、人才等九個方面服務形成企業服務體系,全力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三件法寶”的“組合拳”打下來,福州軟件園已入駐企業1739家,涌現出30家全國乃至全球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流、人才流、信息流等創新資源的加速匯集,成為海峽西岸重要的信息產業集聚區,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與中關村軟件園一起成功蟬聯“中國最具活力軟件園”。
“福州軟件園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今后我們還將繼續鼓勵園區企業在創新創業創造的賽道上奮勇向前,成為數字福建的中流砥柱。”李程表示。(寧夏日報記者 周一青 何耐江 王曉龍 文/圖/視頻)